辉达娱乐

破晓东方:上海战役重炮靠边,27军军纪如铁立奇功,番号何去何从?

《破晓东方》这部剧,近些年在大城市接管与战后重建题材中显得格外不同。高希希执导的历史剧过往争议不少,因此剧集聚焦第27军,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很多人好奇,在上海战役那样的大规模行动里,为何偏偏这部剧把镜头对准了这支部队?

答案或许藏在上海解放过程中,第27军面对的独特考验。当时的战役,并非单纯的武力对抗。

城市巷战:重炮靠边站?

上海解放战役,中央军委曾多次强调,部队进入市区后,绝不能动用重型武器。陈毅司令员更是明确提出了“三不打”原则。看不见敌人,就不能开火;瞄不准目标,同样不许射击;一旦有群众在场,无论如何也不能打。

这使得这场城市攻坚战,仿佛成了“无米之炊”。要在没有重火力的条件下攻克敌人坚固据点,难度极大。但恰恰在这种背景下,第27军被推到了关键位置。

1949年2月,第27军正式组建,聂凤智和刘浩天担任首任军政主官。这支部队以山东军区第5、第6师及警备第4、第5旅为基础,其历史最早能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昆囶山红军游击队。

部队成立之初,下辖第79师、第80师和第81师。其中第79师的235团在济南战役中表现突出,曾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的荣誉称号。这支部队是第三野战军中善于攻坚的老牌主力。

成军不久,第27军便于1949年4月投入渡江战役。随后,5月12日,上海战役全面打响。野战军司令部之所以选择第27军担纲市区主攻,原政治学院副政委王济生指出,是因为该军纪律严明,执行命令果断,这在部队传统中是有口皆碑的。

第27军不负众望,于5月25日成功突破至苏州河防线。当时,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城区已经基本得到解放。面对苏州河对岸敌军严密的火力封锁,以及我军严格的“不使用重武器”命令,情况异常棘手。

基层官兵一度感到不解,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甚至想动用山炮营压制“百老汇大厦”的火力。但在军领导班子的统一思想下,部队最终采取了“正面佯攻,迂回敌后”的战术。

这种巧妙的攻势,极大地震慑了敌军。最终,国民党刘昌义部在强大压力下选择投诚起义,为上海的快速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5月27日,第27军在杨树浦接收了敌军最后一批残部。

这一刻,标志着上海的彻底解放。尽管第27军参战时间相对较晚,但他们在苏州河攻坚战中展现出的军事智慧和对命令的坚决执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被誉为我军“军政全优”的典范,堪称世所罕见的“无米之炊”式攻坚。

军纪严明:金山银海不动心

在上海战役打响前,第三野战军各部队都接受了严格的形势任务和政策纪律教育。这些纪律,是赢得民心、确保城市顺利接管的关键。第27军在入城后的表现,完美诠释了这些原则。

他们坚决执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当时上海物资紧缺,粮食尤其宝贵。百姓们心疼席地而睡的战士们会着凉,纷纷拿出鸡蛋和面条。

但这些食物,战士们一概没有接受。这不仅是纪律的体现,更是对当时上海实际情况的深刻理解,展现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历史记载中,第27军的这份纪律更为震撼。该军第81师243团1营曾奉命进驻造币厂。战士们极度疲惫,困乏到直接睡在了堆积如山的金币上。

然而,当他们离开时,战士们的口袋里没有多出一分一毫。这份严格自律,深深打动了上海市民。它为后续的城市接管和秩序重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秋毫无犯”的作风,再次证明了第27军“军政全优”的实力。那张第27军战士席地而睡的历史老照片,至今仍是人民军队精神的经典瞬间。

战场风云:从鸭绿江到南疆

上海战役结束后,第27军与兄弟部队一起,担负起警备重任。1949年7月,他们撤离上海,移驻江苏松江地区。

1950年11月,第27军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奔赴朝鲜,投入抗美援朝战争。抵达朝鲜后不久,他们就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那场战役里,第27军全歼了美军的“北极熊团”,并且成功缴获了该团的团旗。这创造了志愿军在整个战争中唯一一次歼灭美军整建制团的辉煌战例。

整个抗美援朝期间,第27军共计毙伤俘敌2.1万余人,但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约有5000名英勇的战士为国捐躯。

1952年10月,第27军班师回国,重新驻扎在松江、嘉兴、平湖、闵行一带,隶属于华东军区建制。到了1954年,第27军的军部迁驻江苏无锡。

1955年4月,华东军区撤编,第27军转隶到以此为基干组建的南京军区。进入1970年代,第27军各部陆续移防河北,军部则设在石家庄。

198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体制改革,第27军得以保留,并调整为合成集团军编制。除了原有的各师之外,还增设了坦克旅、炮兵旅、高炮旅。

1986年12月,第27集团军奉命赴云南参加两山轮战。在这场轮战中,他们再次展现出老牌主力的风采和担当,歼灭敌军3381人,续写了部队的辉煌战绩。

时代变迁:番号虽逝,血脉犹存

1996年10月,第27集团军的第81师转隶武警部队,改建为武警机动第81师。1998年,中国军队进行五十万大裁军,第27集团军的体制编制也随之调整。

其中,第79师和第80师调整为摩托化步兵旅编制,坦克旅则改编为装甲旅。值得一提的是,第79师在执行摩步旅编制后,依然沿用了其“济南第一团”的光荣番号。

这在人民军队的军史上,是一个极为罕见的特例,体现了对这支英雄部队历史荣誉的珍视。

2003年新一轮的体制编制调整中,第27集团军进一步充实力量。他们纳编了原第63集团军的第188师(后来改建为机步第188旅)、摩步第82旅、装甲第7旅和炮兵旅。同期,摩步第235旅也执行了机步旅的编制。

然而,历史的进程仍在继续。到了2017年最新一轮的军队改革中,第27集团军的番号被正式停用。这支承载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其血脉分别归属了中部战区陆军和东部战区陆军。

传奇未止

至此,第27集团军作为一个独立的番号,正式成为历史。但在上海战役中展现出的军事智慧和铁的纪律,以及其在后续战役中的卓越表现,始终是人民军队“军政全优”精神的具象化体现,这一精神,即便番号已消失,依然在其血脉中延续。

辉达娱乐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