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中俄海军陆战队军演,俄军扩编变师,中国坚持旅级

旅即巅峰,中国海军陆战队全域作战体系对俄罗斯形成降维打击。过去一个星期,围观了2025年中俄军演,打包带走的感受,确实不一样。俄罗斯总统亲自宣布,俄海军陆战队要从旅改师,而且还列了时间表。俄总参谋部的方案基本定了,乌克兰战场上,俄陆战旅表现的确硬核,连续投入前线本来就想打一场硬仗,把俄海军陆战队的身板拉到师级,升级换代,显得很有气势。俄军总想强行把自己的旅扩到师的样子,真不一定适合全部地方。中国海军陆战队,早就不在这个套路里打转。

1953年在解放台湾的需求下组建海军陆战师,起步阶段,苏联顾问帮忙设计套路,装备和思想都被当时的苏联烙上一道深刻的印记。后来,还是要自我突破。因为苏联那一套,最后证明并不适合中国长远发展的方向。八十年代开始,海军陆战队自己找路子。不学北约,不走华约那种集群一窝蜂打法。中国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完整大国战略的路,外面人喊“中国模式”其实也不过如此。

俄军这一改师,说白了还是乌克兰战场给逼出来。战场上打消耗战,旅编制一下就捉襟见肘,拉不上后备兵力,高强度作战,去纵深突击,一下就被打散了。俄罗斯弄了两三个独立旅,打到后面人都差不多,还是得靠补充炮兵、坦克、防空,合成营调了半天,发现还是力不从心。师编制看起来人多,单位大,实际投送上场,还是要看海军有没有足够的运输能力,海军陆战队本来就是两栖投入,登陆平台不行,扩编再多也白搭。

中国现在海军陆战队,大致6-7个旅,1个特种旅,陆上编制有骨干合成营,兵力4万人左右。每个旅都像模块拼好的多面手,步兵、装甲、火炮、防空、工化体系一条龙组合。每个单位能灵活打不同规模的任务,大规模可以上岛攻坚,小规模能反海盗护航,远海岛礁夺控更不用说。中国的两栖舰艇、船坞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目前的数量和容量,更适配旅级单位一次性出击。贸然改师,现有两栖打击群要么撑不起来,投送能力成为最大瓶颈。075型两栖攻击舰和071型船坞登陆舰,就是为旅级快速投送量身定制。师级编制本身就有局限,两栖作战本来讲究快准狠,一大群师拉不开架势,上去反而磨蹭效率。

再说火力支援和持续作战这条线。中国海军陆战队登陆任务本质就是打开突破口,后续纵深大推进,是陆军重装部队的专长。师级编制如果追求大体量自身火力支援,例如大口径自行火炮、野战防空,跨海初期根本无法一次性调到位。火力分配不合理,功能与陆军重叠,反而把登陆流程拖慢。

对比俄罗斯装备,中国主打履带式高速两栖突击车族,ZBD-05系列就是说冲滩快、水上速度高、火力全。全球最先进的两栖步战车,专门为大规模横渡海峡量身打造的。俄军BTR-82A和BTR-80轮式车泛水能力一般还得靠登陆艇打辅助,跟中国的自主硬核装备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两栖投送效率和生存力,核心就靠平台设计,轮式车过水慢,容易被打。

重型坦克对比也是显而易见,俄军用T-72B3、T-80、T-90拉上乌克兰前线,轰得挺狠,但两栖投送极难。中国反而少量用ZTQ-15轻坦,陆战队主打机动,重装坦克留给陆军后续登陆部队冲锋。05车族的突击炮配合陆军在岛屿攻坚阶段快速融入作战,更实用。登陆初期,重坦克远不如多功能突击车族灵活。

火炮体系,中国火炮高度合成化,PLZ-07B式122mm自行两栖榴弹炮还能水上冲滩,PLL-05式轮式迫榴炮也能兼顾陆地机动。自带信息化控制,集成到合成旅里,反应快,一呼百应。俄军自行炮、牵引炮多为通用装备,重型炮根本就不能快速投送上岸。中国炮兵数字化火力,协同支援效率全局领先。

防空体系对比,更加明显。俄军可用的主要还是“铠甲-S”等弹炮合一系统、便携式防空导弹,整体上野战防空弱,对抗无人机、北约空袭之类能力有限。乌克兰战场上吃过不少亏。中国海军陆战队体系防空,从HQ-17AE近程防空导弹(轮式平台),陆盾2000近防炮,到FN-16肩抗导弹一应俱全。与海军舰艇、空军一同组网,多层防空体系,抗无人机饱和攻击,支撑高强度对抗环境,俄军眼见还在加班补课。

单兵信息化领域,俄军经历经费、战场压力,AK-12步枪配发速度慢,通信,夜视,观瞄滞后。中国直接QBZ-191家族,全员新一代单兵综合作战平台,夜视、通讯、信息终端、班组分布式无人机。快速夜战,复杂环境下信息整合,超越俄军好几个台阶。俄军好的地方是实战经验多,中国需要补充的就是复杂城市战、电子对抗等技巧。

电子战方面,乌克兰前线见证了俄军陆战队被切断通信的窘况,指挥数据链断掉,整队战术动作一下就僵住。中国海军陆战队全面融入全军一体化数据网络,战术级卫星通讯、北斗导航,随时接入天基、空基侦察资源。不光能快,还能抗毁损,很难被敌方一波电子干扰打乱节奏。无人机用到连级、旅级,遥控破袭,对地火力指引。俄军还在追赶中国信息化进度,技术加装备都远远不够。

航空投送平台是最大分水岭。俄罗斯缺少像075这种两栖攻击舰,只能靠传统登陆舰艇和陆军航空部队的直升机冲滩。大规模立体登陆几乎做不到,固定翼舰载机基本没有。中国075型两栖攻击舰一次能搭载28架直升机,071型船坞登陆舰高装载能力,配套各种运输直升机、武直-10,未来还规划舰载无人机。旅级快投,直升机+气垫艇实现超地平线立体登陆。陆战体系建设,俄罗斯还没有入门。

中国海军陆战队持续扩充两栖攻击舰数量和型号,如076规划等,舰载机和无人机也在不停升级。最优先就是提升立体投送能力、首波突击强度,以及协同海军火力、空军、火箭军的全域打击。无人化、信息化,立体投送,确保首波登陆能够抢占关键滩头,持续补给跟上。这不是拼规模,而是拼体系和平台能力。

中国现有旅级编制已经是高效模式,能支撑的海军投送、协同、快速反应都匹配战区规划。打台海是大规模跨海登陆,推进要快、要准、要活路。盲目搞师编制只会让有限的投送平台更加捉襟见肘。旅级,模块化,合成化,中国海军陆战队走的是信息主导、装备驱动、投送为核的路。跟俄罗斯比装备,比体系,与其说降维,倒不如说中国早就成体系制胜,俄军还在补齐最后一块板。

只要打通更多两栖攻击舰、无人机平台、体系化指挥和立体航空投送,中国海军陆战队就是世界一流登陆作战部队。不管是大规模登陆,还是远海护航、小岛礁争夺、海外救援,现有旅级编制都是结构最优,灵活高效,体系化配套。俄军转型,更多是应对现有战争压力,但中国海军陆战队整个作战体系已经跃升到下一维度。未来谁敢挑战跨海登陆体系,只有真正理解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全域作战能力,才能有对话的底气。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辉达娱乐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