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我去!解放军现在打导弹都配上小马扎了?"最近网上疯传的一段视频可把军迷们乐坏了。画面里几个战士正儿八经地坐在小马扎上,手里端着红箭12反坦克导弹,那架势活像是胡同口下象棋的大爷。这波操作直接把网友整不会了,有人调侃说这是炊事班友情赞助的装备,还有人打趣道:"这要是在战场上打着打着马扎腿断了可咋整?"
要说这红箭12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早在2014年就亮过相。那时候军迷们给它起了个外号叫"国产标枪",听着就带劲。这货最大的本事就是能自己找目标,射手扣完扳机就能撒丫子跑路,专业术语叫"发射后不管"。不过那时候这玩意儿金贵得很,据说一发导弹能顶辆小轿车,部队也就意思意思装备了点。
后来军工单位琢磨出了个便宜版本,性能虽然缩了点水,但价格直接砍半。这就好比买手机,顶配版和青春版的区别。战士们私底下都管这叫"经济适用弹",打坦克够用,训练时使劲造也不心疼。现在部队里两种型号混着用,就跟足球运动员比赛穿定制鞋,训练穿普通鞋一个道理。
说到那个出圈的小马扎,里头门道可多了。美军的"标枪"导弹站着打,咱们的红箭12为啥非得坐着?懂行的老兵会告诉你,这导弹屁股后面喷出来的火可比"标枪"猛多了。站着打容易烫着不说,后坐力还能把人掀个跟头。坐马扎上就不一样了,既能把发射筒支棱起来,又能稳住身子,跟射箭运动员扎马步是一个路数。
有个参加过演习的战士回忆,第一次打红箭12的时候没找着马扎,急中生智把导弹前头的泡沫护盖垫屁股底下,打完直接扔了也不可惜。这招后来在部队里传开了,大伙都说这是"战地智慧"。要不说咱们解放军战士个个都是人才,这种土办法可比那些花里胡哨的高科技实在多了。
往前倒腾十几年,那会儿部队用的还是红箭73,这老家伙得三个人伺候,跟抬轿子似的。现在红箭12一个人扛起来就走,灵活得跟孙悟空的金箍棒似的。不过新装备列装总得有个过程,就跟球队换新球衣不能一口气全换一个道理。有些部队现在还是新旧混着用,老兵们开玩笑说这是"复古风"。
说起红箭12的准头,那真是没得说。采用攻顶模式专打坦克天灵盖,就跟篮球运动员专投三分似的。有个数据特别有意思,这玩意儿的破甲深度能到900毫米,什么概念?相当于能打穿三辆小轿车摞一块儿。不过战士们私下都说,真到战场上谁给你量着厚度打,能一发入魂才是硬道理。
军工单位的师傅们为了这玩意儿可没少掉头发。最早的红箭12用的是红外加电视双模制导,听着就高大上,可造价也高得吓人。后来搞出的简化版砍掉了电视制导,就跟手机取消了无线充电功能似的,便宜是便宜了,可雨天雾天的准头确实受影响。不过部队反馈说够用,毕竟不是天天都赶上恶劣天气打仗。
现在红箭12在部队里越来越常见,战士们也摸出了不少使用窍门。比如发射前得找个结实地方坐稳当,别一开火连人带马扎一起翻跟头。再比如转移阵地的时候得把马扎收好,不然跑起来叮铃咣啷的容易暴露目标。这些小细节看着不起眼,关键时刻能救命。
国际市场上咱们的红箭12E也挺抢手,吉尔吉斯斯坦那边就买了不少。老外士兵用完后直竖大拇指,说这玩意儿比美国的"标枪"还好使。不过咱们的军工师傅们很谦虚,说还要继续改进,争取做出更好的产品。这种务实劲儿,跟中国乒乓球队天天研究发球技术是一个道理。
看着现在战士们熟练操作红箭12的样子,再想想当年三个人伺候一具红箭73的场面,不得不感叹装备更新换代真是快。不过话说回来,再好的装备也得人来使唤。就像篮球场上给你双乔丹战靴也不一定投得进三分,关键还得看手上功夫。解放军这些年没少在训练上下功夫,这才有了坐着马扎打导弹的硬核操作。
有个特别逗的事,某次演习后战士们总结说红箭12啥都好,就是配发的马扎质量太次,坐久了硌屁股。后来后勤部门真就改良了设计,加厚了垫子还做了防滑处理。这事儿传开后,其他部队都跑来取经,说你们这待遇也太好了,打导弹还带按摩功能的。
本文就只是用来分享一些积极向上的能量啦,可没有要去侵犯别人合法权益的想法哟。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就赶紧联系我们哈,我们会很积极地配合去把问题给解决掉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