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咱们国家刚从几十年的战乱中缓过来,到处都需要重建,情况挺糟糕的。为了快点改变这种局面,国家就从苏联和东欧国家那里,引进了156个重要的工矿业建设项目。为了让这些项目安全进行,它们被建到了全国各个地方,不过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洛阳,它只是河南的一个普通地级市,但却有10个重点项目,洛阳水泥厂就是其中之一。
在一五计划那会儿,洛阳可厉害了,有全国顶尖的拖拉机厂、轴承厂、矿山机械厂等十大工厂,这么多年过去了,好些个厂都还在,继续为社会发展使劲儿呢。不过话说回来,洛阳水泥厂运气就不太好了,现在成了工业遗迹,它在新安县铁门镇,就在新安县城西边边上,离铁门火车站也挺近的,走个十多公里就到了。
洛阳水泥厂是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建的一个大工程,主要是为了帮黄河三门峡大坝建设和洛阳的发展出一份力。它归重工业部管。从1954年起,人们就开始计划建这个厂了。到了1955年,苏联的专家和非金属地质勘探公司的人亲自来考察了一番,觉得铁门镇这个地方挺合适,就选这儿了。1957年,洛阳水泥厂正式开建,仅仅一年后,也就是1958年,它就建好开始生产了,一年能产45万吨水泥,那时候,它是全国最大的水泥厂呢。
洛阳水泥厂可是个大工程,国家重点来的,啥配套都是顶级的。生产区咱就不多提了,生活区那叫一个宽敞,学校、医院、文化宫、商场,啥都有。特别是宿舍,红砖青瓦的小平房,一排排整整齐齐地建在镇子中心,好多家门口还开着商店、理发店呢。走在里面,真是满满当当都是老回忆。
洛阳那个水泥厂,在本地可算是个大号人物,原因嘛,一来它是那时候全国顶尖的水泥大厂,二来它人多势众,光职工就有2000多人,加上家属和其他帮忙的人,加起来得上万人在这儿过日子。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他们挣得多啊,80年代的时候,一年下来平均工资能有1500多块,别的行业望尘莫及,也就他们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厂大、人多、还有钱,周边的生意自然就红火,平时看起来,这厂区比镇子里还热闹呢。
不过,市场经济越做越大,环保规矩也越来越紧,洛阳水泥厂也没能扛住,连续多年亏钱,到了2009年实在撑不住就倒闭了。这厂子一下子就变成了废弃的工业地儿,到现在都快荒废20年了。为了找活路,年轻工人们只能离开这儿,大厂子里头房子空荡荡的,几乎没人。再也听不到机器响,也看不见工人忙活的样儿,远远望去,真是冷清得很。
做了自媒体以后,我参观了不少老旧的工厂,大都是以前说的三线厂。这些三线厂之所以衰败,主要是因为它们都建在山里,分散又隐蔽。现在时代变了,这样的位置反而拖累了它们的发展,被废弃也是情理之中。不过呢,洛阳水泥厂的情况就有点让人不解了,它位置不偏不倚,就在城区边上,可最后还是破产了,这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你觉得呢?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