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警钟长鸣,在日同胞如何从“被动提醒”走向“主动自救”?

2025年7月4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布了一则紧急提醒,呼吁在日中国公民及访日游客密切关注自然灾害动态。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日本当下严峻的复合型灾害现实:自6月21日至7月2日,鹿儿岛吐噶喇列岛近海已发生惊人的911次有感地震;今年第3号台风“木恩”已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并逼近日本本州岛;加之6月成为日本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高温酷暑预计将持续至9月。面对地震、台风、高温等多重灾害叠加的“完美风暴”,仅仅依靠使馆的“被动提醒”显然不足,如何在日同胞能够真正实现“主动自救”,构建起多层次的安全屏障,这已不再是建议,而是生存的必然。

日本虽素有“防灾大国”之名,其防灾体系在应对巨灾时却屡现局限。2014年,日本政府曾雄心勃勃地提出通过综合防灾对策将灾害死亡人数减少80%的目标。然而,最新数据显示,这一目标远未达标,甚至有研究指出仅降低了10%。2024年元旦能登半岛地震等事件,更是残酷地揭示出在极端灾害面前,预警系统仍有盲区,政府响应体系也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出现“生存赤字”。这表明,将全部安全希望寄托于外部力量,无异于将命运悬于一线。

面对日本防灾体系的固有局限,在日中国公民不能再抱有“政府会搞定一切”的幻想。这种被动等待的心态,在南海海槽大地震30年内发生概率高达80%的现实面前,无异于自欺欺人。因此,提升个人防灾素养已刻不容缓。这包括但不限于:熟知当地避难路线、储备至少三天的应急物资(水、食物、急救包、充电宝等)、学习基础急救知识,并定期参与社区防灾演练。这些看似微小的准备,却是任何外部援助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线。

社群互助与科技赋能是提升自救能力的关键支点。在日华人社群在灾害面前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例如2024年能登半岛地震后,在日中企协迅速向石川县轮岛市驰援15吨“生命之水”,这不仅是物资的支援,更是精神的慰藉,是社群互助的生动体现。同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如下载日本气象厅官方中文信息网站(https://www.data.jma.go.jp/multi/index.html?lang=cn_zs)或相关地震预警APP,能确保第一时间获取准确信息。然而,也需警惕网络谣言,避免盲目跟风,理性判断信息真伪至关重要。

领事保护是海外同胞的坚实后盾,但它更应是“自救”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非唯一依赖。中国《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为海外公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86-10-12308)在危急时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领事保护的触达能力终究有限,面对大规模复合型灾害,个人和社群的早期自救与互救能力,直接决定了救援效率和生存几率。只有当个体具备基础自救能力,社群形成有效互助网络,并在此基础上与祖国领事保护机制紧密协同,方能形成真正的避险合力。

面对日本多灾并存的现实,在日中国公民必须深刻认识到,安全不应止于被动接受提醒。它需要主动构建个人、社群、领事保护三位一体的韧性安全屏障。唯有将“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内化于心,将“自救互救”的能力付诸于行,才能在风险挑战面前,真正化被动为主动,确保生命与财产安全。身在海外,我们是命运共同体,每一次主动的准备,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更是对“天助自助者”这一古老智慧的现代诠释。

辉达娱乐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