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买第二辆车避开这3种!不是矫情,真是在割韭菜!

现在大家手头宽裕了,给家里添置第二辆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很多人想着,第一辆车是刚需,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那第二辆车,总得是改善生活品质,让出行更方便、更多样吧?

这个想法当然没错,但现实往往很骨感。

不少人兴高采烈地把第二辆车开回家,没过多久就发现,这哪是“生活升级包”,分明是请回来一个“吞金兽”,不仅没省心,反而添了一大堆麻烦,成了家里最大的开销黑洞。

为什么满心欢喜的升级,最后会变成一出“后悔大戏”?

说到底,还是因为在选车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踩进了别人早就挖好的坑里。

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一聊,买第二辆车时,有三种车是实实在在的“韭菜收割机”,碰了就容易后悔。

首先要说的,就是现在风头最劲,也最容易让人迷惑的纯电动汽车,特别是那些续航里程标得虚高的。

一说起电车,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省钱,告别了加油站,电费比油费便宜太多了。

广告上动辄宣传的“续航600公里”、“续航700公里”,听起来确实诱人,好像充电一次就能随便跑一个星期。

但您得明白,车企标注的这个续航,是在最理想的实验室环境里测出来的,温度适宜、路面平坦、全程匀速、不开空调,这在咱们日常用车中几乎不可能实现。

这就好比方便面包装上的“图片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和宣传总有差距。

这个差距在冬天会变得尤其巨大。

北方的朋友肯定深有体会,一到冬天,气温降到零下,电池的化学活性会大幅降低,续航里程先自动打个七折八折。

这时候你要是再打开暖风,那电量掉得比流水还快。

因为电车的暖风不像油车可以利用发动机的余热,它是个实打实的耗电大户。

这么一算下来,一辆标称续航600公里的车,在冬天的实际高速续航,能有个300多公里就算表现不错了。

很多人就是吃了这个亏,以为续航绰绰有余,结果大冬天被困在高速上,叫个拖车花掉的钱,比一年省下的电费都多。

除了续航打折,电池衰减更是个躲不开的长期问题。

很多品牌都宣传“电池终身质保”,听着很安心,但魔鬼藏在细节里。

这个“质保”通常保的是电池不出功能性故障,对于正常的容量衰减,人家是不管的,或者有一个非常宽松的衰减标准,比如衰减到70%以下才算问题。

等你开个三五年,发现车子充满电也跑不了多远了,想去换块电池,4S店的报价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八万、十万都是常有的事,这个价格甚至比你这台二手车的残值还要高。

所以,如果你的第二辆车打算买纯电,主要是为了城市通勤,那一定要把目光放在那些续航扎实、口碑好的车型上,比如像比亚迪那样敢于把电池衰减标准明确写进质保条款的品牌,心里才更有底。

如果说电车的坑在于续航焦虑,那么第二种需要警惕的车,就是那些油耗过高的大排量燃油车。

很多人买第二辆车有种“补偿心理”,觉得第一辆车太普通了,第二辆总得买个大点的、动力强的、开出去有面子的,中大型SUV或者一些性能车就成了首选。

销售人员也总会用“动力澎湃”、“驾控体验好”、“空间宽敞”这些话术来吸引你。

但他们往往会刻意回避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油耗。

在现在这个油价动不动就破八望九的时代,高油耗就意味着持续的、高额的用车成本。

咱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一辆市区综合油耗在15升左右的中大型SUV,加一箱95号油可能要花掉六七百块钱,结果市区里跑个400公里就亮灯了。

如果你一年开两万公里,光油费支出就轻松超过两万五千块钱,平均每个月要为这台车额外支出两千多块。

这个钱,如果换成一台省油的日系混动车,或者像国产那些技术成熟的插电混动车,可能一年下来油电总花费还不到一万块。

这中间省下来的钱,干点什么不好呢?

更让人心疼的,是这类“油老虎”在二手车市场的表现。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大家对用车成本越来越敏感,高油耗的纯燃油车已经成了二手车商最头疼的车型,保值率一塌糊涂。

三年前花三十多万买的车,现在可能连十五万都卖不掉,几乎是拦腰斩断。

因为买二手车的人更加务实,谁也不想接手一个“加油站的终身VIP”。

相反,那些省油的、可靠的车型,在二手市场反而更受欢迎,保值率也更坚挺。

当初为了所谓的“面子”和“气场”多花的钱,最终都在卖车的时候,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损失。

车是用来服务生活的,如果它的存在让你每次去加油站都心头一紧,那它就已经背离了工具的属性,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最后一种要避开的,是那些品牌过于小众、设计过于个性的车型。

追求与众不同是好事,谁都想自己的座驾在车流中能独树一帜。

于是,一些设计感很强的欧洲小众品牌,比如阿尔法·罗密欧、捷豹之类的,就成了部分消费者的目标。

开在路上回头率确实高,但这份独特的背后,是高昂且麻烦的维修保养成本。

小众,首先就意味着它的市场保有量非常低,这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配件难找且贵,专业的维修网点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不小心把大灯撞坏了,一辆保有量大的主流车型,比如宝马3系或者奥迪A4L,你可能在任何一个大点的汽配城都能找到原厂或者品牌配套的零件,当天就能修好,花费可能在几千块。

但如果换成是阿尔法·罗密欧,很可能国内都没有备件,需要从欧洲原厂订货,等上一两个月是常事,而且一个大灯总成的价格可能就上万了。

这期间,你的车就只能停在车库里吃灰。

保养也是个大问题,很多小众品牌的4S店只在一二线城市才有,如果你生活在三四线城市,做个常规保养可能都要专程开车跑几百公里,耗时耗力。

这种麻烦,最终也会体现在二手车的价格上。

二手车商评估一辆车,除了车况,最重要的就是这辆车好不好卖,维修成本高不高。

像这种小众车,配件贵、维修难、受众窄,车商收车时会把所有风险都计算在内,给出的价格自然会压得非常低。

一辆三年车龄的冷门车,残值跌掉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毫不奇怪。

而同时期的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这些主流热门车,因为市场认可度高,维修保养方便,残值率依然能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为了追求一时的个性,却要承担后续无尽的麻烦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在汽车这种需要完善售后体系支持的工业产品上,选择被市场验证过的主流品牌和热门车型,往往才是最稳妥、最明智的选择。

辉达娱乐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