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闹了个大新闻。
在一次记者会上,他满脸认真地说,自己周五要“去俄罗斯看看普京到底想干什么”。问题是,这场美俄峰会的地点,可是在美国的阿拉斯加。
把阿拉斯加说成俄罗斯领土,这话从美国总统嘴里说出来,味道就不一样了。
一种可能,这就是口误。特朗普以前的口误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2019年,他见意大利总统时,还煞有介事地说美意共享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要知道,美国建国才两百多年,罗马帝国灭亡了一千多年,两者八竿子打不着。
同一年,他还把刚上台的泽连斯基叫成“俄罗斯新任总统”。所以,这次把阿拉斯加跟俄罗斯弄混,真不稀奇。
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有意而为之。
历史上阿拉斯加的确属于俄罗斯帝国,后来被美国用720万美元买下。当时的汇率,差不多一亩地几分钱。今天的阿拉斯加,不仅资源丰富,还和俄罗斯隔着不到一百公里的白令海峡。
特朗普在俄美会谈前,把阿拉斯加和俄罗斯挂在一起,很可能是在暗示俄方:我们有历史联系,咱们见面没那么敏感。
阿拉斯加还给了他一个公开展示“善意”的机会。对俄罗斯来说,美俄领导人会谈要放在最靠近俄本土的地方,本身就是避险的信号。特朗普这话,一半像是乱说,另一半像是刻意的铺路。
这场会面主题很明确——俄乌冲突。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想直接和俄罗斯谈,绕开乌克兰,最好能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停火或缓和方案。
但问题立刻来了。
第一,在嘴上释放善意的同时,美国的手一点没闲着。8月1日,多国联合的“北极边缘”军演开打,外媒形容它就是“针对俄罗斯”的。参与的可不仅是美国,还拉上了英国、丹麦等北约小伙伴。
紧接着,8月15日到25日,美国海豹突击队和其他特种部队,还要搞一个叫“极地匕首”的演习。演习的时间,正卡在美俄领导人会谈前后,怎么看也像是给俄罗斯上眼药。
你想想,一边握手微笑谈和平,一边在你的家门口摆兵布阵,这诚意能打几分?
第二,美国绕过乌克兰单独谈判,本身就是个定时炸弹。
泽连斯基在8月12日表态,任何有关乌克兰的决定,没有他参与就是不可接受的。意思很简单:你们想替我签什么协议,不行。
这话背后的现实是,乌克兰不愿当被动接受者,而俄罗斯在战场上并没被彻底打退,美国也不可能无限输血。泽连斯基当然清楚,如果美俄真达成某种妥协,他可能会被迫接受一个并不满意的结果。
第三,欧洲这边也未必乐见美俄单独达成协议。
法国、德国这些国家都在说要推动和平进程,但一旦美俄自己谈成,欧洲就得在一个既成事实里找位置,这对他们来说绝对不是最佳选择。
对欧盟来说,能拖一天是一天,甚至通过加大军援来维持冲突延续,至少可以保持对局势的影响力。
所以这场俄美会谈,不仅有乌克兰这个搅局者,还有欧洲的暗中动作。哪怕特朗普真想用一次会面来换取一个缓和的机会,也会面临多方阻力。
而且特朗普本人的风格,决定了他很可能在会谈上“摇摆”。
过去他的谈判手段就是:先放狠话制造压力,再抛一个看似“灵活”的方案。这次对俄罗斯,他似乎复制了同样的模式——军演给压力,阿拉斯加给善意。
关键是,这种反复很难建立信任。俄罗斯会愿意在这样的氛围下做让步吗?很难说。
最微妙的是,阿拉斯加这个地理存在本身,就像一面镜子,把美俄关系的矛盾原形照得很清楚。
既是美国的战略要地,也是与俄罗斯历史交织的地方。特朗普口中的“去俄罗斯”,无论是笑谈还是示好,都踩到了敏感神经。
我看这场会面,除非双方都做好在其他战场上互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准备,否则很可能只是一次高调露面,低调收场。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近年来美俄最高层级的接触。就算短期内解决不了俄乌冲突,它至少意味着双方都还有对话意愿。
事情就这样悬着,特朗普一句嘴滑,把几层地缘政治的暗流全掀了出来。阿拉斯加的风,还真比白宫的风要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