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悠扬的声音往往能“提高身价”——妙言悦耳动听
有时候说话不仅仅要说得仔细明了,还需要用外在的声音来包装说话的内容,正所谓“言由心生”。使用悠扬的声音不但可以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还可以提高语言的可信度。口吐莲花,用智慧的语言交流,用动听的语言打动对方;柔和的言辞,用温和的字词修饰语言,用良言使人温暖;真诚微笑,感染身边的人,从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适当地迎合他人的要求,为自己赢得机会,为说话提供有利条件。
1.口吐莲花,用动听的声音打动别人
打动别人的不仅仅是说话的内容,还有动听的声音。因婉转悦耳的声音而收到的效果必定会让你惊喜,好声音如若莲花盛开,清风自来。
无论我们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准备实现什么样的生活目标,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交际沟通。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独立地生活在一个单人空间里。人们正是认识到了和他人接触与相处的不可回避性,所以越来越关注交际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声音动听,口吐莲花,这样的人往往让人另眼相看,并会得到因“会说话”而带来的好处,而成为舌绽莲花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将会使自己如鱼得水。那么,想要实现这一独特的说话优势就要懂得如何才能让话说得动听,可以打动别人。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在社交时给人留下的印象中,声音起到38%的作用,言行举止占到55%,说话语调也有7%的作用。从中可见,在评价一个人在社交中给他人留下印象的因素时,声音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它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说话者声音动听悠扬,不仅给人以良好的印象,还能使听者身心愉快,对说话者将要诉说的内容更有兴趣。
如果希望自己能在他人心目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就要讲究说话的技巧。因为掌握说话技巧对于日常的交际谈话具有很好的作用,但光是讲究技巧,本身没有动听的声音加以修饰,同样会使人没有耐心与之交谈,甚至会影响个人的事业发展。
琳达是一家设计公司的资深业务经理,她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客户的情况也了解得非常仔细,她不仅关心客户的销售情况,也乐于帮助他人,但她有一个令自己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她的娃娃音。她的声音就像一个小女生发出的声音,每次她给客户打电话的时候,客户总会觉得琳达像个不成熟的工作人员。她的老板也曾说过要提升她,但就是因为琳达的声音像个孩子在说话,又尖又亮,让客户认为她不够认真和成熟。最后,老板找了一个声音听起来稳重成熟的人来担任高级职位,而琳达为此与之失之交臂。
琳达为人热情,却因为声音而失去了提升的机会,老板也并非不承认她的实力,但个人的声音限制了琳达的事业前途,职位不得不被人替代。
一般来说,声音的特性有:音色、音调、响度。而且音色、音调、响度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人们就是根据这三者来区分声音的。乐音是有规则的让人愉悦的声音,人们有效合理地将音色、音调、响度这几个因素结合,就能够形成清亮爽脆,沉稳有力,舒缓柔和,婉转甜润等与众不同且使人愉悦的声音,再根据不同的场合、个人本身的性格、所要表达的内容感情,同时考虑到对方的各种因素,做到以对方为中心,争取达到对方听得舒服愉快,容易接受所说的内容的效果。
谈话能够吸引人不仅需要丰富的内容,还需要用动听的声音将内容表达出来。如果内容不占优势,说话者动人的声音也能够帮助谈话继续下去。所以,在交谈时万不可忽视了对声音的讲究,应深入地学习如何使自己的声音动听。当然有人天生就有优美动听的声音,而大部分人的声音是平淡无奇的,不过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声音是有改善空间的。每个人的声音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受生活中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周围伙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想要语言说得动听,个人就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在这方面应做到:
了解人们喜欢什么样的声音,讨厌什么样的声音。在对比之中,感受自己的声音是否会被大家喜欢,问一问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声音有什么看法,提出建议。充满活力、友善温和、自信大方、悦耳自然的声音都是能够被众人接受的声音,要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多训练发音与吐字,用正确的方法大声朗读。协调音色、音调、响度三者的关系,尽量提高音调,控制好朗读的速度,把握好说话的节奏。发音器官的训练是主要的训练目标,发音器官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发声动作,要多训练唇舌的控制能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竞选总统的时候,各方竞争激烈,克林顿年轻有为,血气方刚,正是朝气蓬勃准备大展宏图的阶段,可正是因为克林顿年轻,让人们觉得他略显轻浮,做事不够稳重,不足以胜任总统这一职位。然而,克林顿在演说时稳重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却帮助他赢得了更多选民的信任,他的个人魅力得到了尽情施展。原来,克林顿极其重视演说时的嗓音效果,因此,他请来了专业人士为他指导发音。
克林顿曾说自己并不是语言说话这方面的天才,这都是刻苦训练与勤奋学习的结果。他懂得一个人的声音在他人的心中所形成的印象也很重要,因此,在各方面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还注重了嗓音的优势,而稳重浑厚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他获得竞选的成功。
学会调整呼吸,达到音色圆润。俗话说“练声先练气”,训练气息对于学会说动听悠扬的话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常常深呼吸地进行吐气吸气的训练,说话时气息匀称,达到平稳的效果。在训练时,可先通过读四句古诗的方法练习,先一口气读一句,慢慢变成一口气读两句,最后尝试一口气读完整首诗,有控制的呼吸,调节说话的快慢节奏,这样,才能形成抑扬顿挫的语音风格。
在说话时也要训练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把握语速。每个人的音量范围很大,低沉又无力的声音会让人感觉到你对生活缺乏热情,对此次谈话缺乏诚意;高亢又过于激动的声音又会让人感觉你做事不稳重,说话矫揉造作。因此,与人交谈中,人们要注意在自身音量的高低范围内寻求一种平衡,既能让自己的话语引起别人的注意却又不显夸张。针对情况是否紧急,内容是否重要,对象是老人、小孩或是成年人,说话还要特别注意语速的快慢。
训练说话,使之悠扬动听。根据交际场合和个人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说话声音与速度,使所说的话声声入耳,使听的人听得舒心明白,对人际关系与交流有着积极作用。
说话动听,让听者身心愉悦,将听者当成谈话的中心,适度地将整个说话围绕对方而展开,使对方在心理上感受到说话者对自己的尊重,体会到自己的重要地位,心中自是满足,心花怒放。口吐莲花,声音动听,更会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增添谈话交际的魅力。
口吐莲花出妙语,悦耳动听打动人。音高自然、情绪饱满、抑扬顿挫、咬字清晰等是优美声音的几个标志。用此种优美动听的声音说话往往能够让交谈的对方记住你,并能“提升自己的身价”,打动对方,使谈话顺利志进行下去。
2.柔和的言辞为何是拉近关系的“重磅炸弹”
为了交际顺利,在陌生人面前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除了要练习语音外,还要注意多使用温和的语言。
人际交往是复杂的,我们需要修炼自己的语言,学会使用柔和的言辞,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更美好的印象。柔和的语音和词语比较容易被大家接纳,而糟糕粗鄙的语言只会让人厌烦。拿破仑·希尔认为,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那些可能雇佣我们的人以及有可能成为我们客户的人。而良好的脾气、温和的态度、柔和的言辞在重要的陌生人面前能够显示出非常大的作用来。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既可以是温暖人心的太阳,也可能是六月伤人心的寒流。讲究说话的方式,柔和的言辞,温柔平和的语气与态度,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说话温和的人比较容易让人尊敬。一个人谨言慎行,说话有条理,把握分寸将为自己赢得与众不同的关注目光。
周恩来总理总是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同志的缺点与错误也能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他常常以温和的方式教育犯错误的同志。1952年,周恩来率领国家政府代表团抵达前苏联,为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获得前苏联援建项目的问题进行谈判。到达前苏联后,为了保证计划稿的正确无误,周恩来将所有的相关人员集中起来,对计划草稿进行逐字逐句的讨论与修改,在定稿进行复印之前,还特地叮嘱了一位同志专门负责最后的校核工作。可是当周总理发现核对过的稿子仍然存在差错时,并没有直接地批评校对的同志。在第二天午餐时,周恩来来到了代表团驻地与大家共进午餐,他特意和校核的同志碰了杯,笑着说:“罚酒一杯吧!”
周总理的这种方式既亲切又幽默,使这位同志明白自己犯了错又不至于场面难堪。
同样,家长在教育批评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言辞,如果发现孩子有错时,对其使用讽刺的、贬低的、挖苦的语言,会伤及孩子的心灵,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而采用柔和的言辞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并改正错误。
事实证明,柔和的言辞使语言更能深入人心,更易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
使用温和的言辞,显得更尊重他人,亲近他人。如果一个人脾气暴躁、言辞粗鄙的话,往往会让人敬而远之。比如顾客去购物,当顾客问商店导购员:“请问这件衣服多少钱?”时,导购员没好气地回答:“标价上不是写了吗?”尽管这样的话不无道理,但导购员对顾客的傲慢态度,会让顾客完全没有兴致买这件衣服了。如果当时导购员能够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温柔地对顾客说:“你需要看点什么?”回答顾客问题的时候加上“你好”等字眼,情形自然会不一样。
使用平和温柔的态度以诚待人,这是最重要的交际礼仪与原则。在谈话交际的时候要融入温柔的态度和他人说话,千万不可自我炫耀。用柔和的言辞来彰显自己的雅量尤为重要。
威尔逊当选为美国新泽西州的州长后,一次去参加纽约的一个午餐会,席中,主持人在介绍他时,使用了“未来的美国总统”这一称谓来介绍,这是一种恭维的说法,但对于在场的所有嘉宾来说,却有些感觉相形见绌。这使得场面有些尴尬,为了扭转这种一人得意,众人不快的局面。威尔逊起立致辞,在开场白之后他说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感觉我在某些方面像极了一个故事里的人物,那个人也是我的朋友。我的这位朋友在加拿大的时候喝了太多的威士忌,导致他乘错了火车,本来应该往北,他却乘坐了往南边开的火车。当大家发现这一情况时,急忙联系往南边开的列车长,想让他叫人把一个名叫约翰逊的醉鬼带下车来,送上开往北边的火车上去。可是车上有好多的醉汉,要怎么寻找约翰逊呢?他们想要知道约翰逊的特征,因为车上的醉汉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和目的地。”正当大家在猜想这该怎么办时,威尔逊说:“我知道我自己的名字,可是我依然不能像主持人一样知道我的目的地啊。”这时听众们开始大笑,午餐继续自然欢乐地进行,大家看到了威尔逊的自贬与谦和。
聪明的威尔逊用讲述故事的柔和态度进行自贬,展现了个人的谦和,消除了大家的尴尬与敌对的恶意,拉近了与众人的关系,获得了大家的好感。
在社交场合,使用柔和的言辞是为人高雅、有素质的表现,是助于培养个人魅力的一种做法。因此,在社会交际中,一定要注意言辞的柔和,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口碑和树立可亲的社会形象。
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柔和的言辞来说话,用平和的态度对待交际的对象,将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3.妙用语调,为说话内容增色
常言道:“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说话是以语言为载体,声音为传达方式。因此,语调的轻重、升降、停顿等将影响人们判断说话的内容,从曲折的语音中,可以体会到说话者不同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有一次,意大利著名悲剧影星罗西受邀参加一个宴会。席间,许多宾客都要求他现场表演一段悲剧,他实在不能推却,于是随即用意大利语念了一段感人的“台词”,当时客人们沉醉在罗西的表演之中,尽管宾客们都听不懂他说的“台词”内容,但是他那动情的声调和悲伤的表情,打动了人们的心灵,不由使大家都流下同情的泪水。可是在场的一位意大利人却忍俊不禁,随后就跑出会场开始大笑不止。人们纷纷好奇这位意大利人的特别行为。原来,罗西表演时嘴里念的根本不是什么台词,而是宴席上的菜单。
罗西被要求表演悲剧,于是,他熟练地运用悲剧的声调来打动在场的宾客,使宾客纷纷落泪。可见,自然地运用声调,是传达感情、感染对方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情况下,温柔如水的语调表示友善,而在情绪激动时语调就较高,表示同情时则略为低沉。这是因为使用不同的语调所表达出来的意义也不一样。
对同一句话,说出来的语音轻重不一样,将表达不同的意味。比如有人问一句“你去买菜吗?”轻重音的不同,重点表达的就不一样,有可能突出的是“你”去买菜而不是“他”去买菜,或者是突出是去“买”菜而不是“摘”菜,还有可能突出是去买“菜”而不是买“水果”。
语调的升降将渲染整个谈话气氛,高低不同的语调将制造不同的谈话氛围。语调的升降是指语音的高低与抑扬。尤其是演说家在演讲的时候,常常要带着不同的情感对演讲的内容进行诠释,有时喜悦欢快,有时愤怒激动,有时悲伤哀怜。正是由于表达感情的需要,才要格外注意语调高低的变化。表达激动愤怒时最好是提高音量,将语调提高,表达悲伤痛苦的感情时就要放低语调,平缓地述说。有起伏升降才能表达出演讲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说话的语调不能是一条直线,因此切忌一个语调说到底。
通过语调的停顿可以调节说话的节奏。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可以发现书中的标点符号就是起停顿的作用。说话不可能一气呵成,中间要增加必要的停顿。人们可以根据说话内容、思想感情来做出恰当的停顿。当准备设问时,应当留出一段时间让对方思考,所以停顿时间较长;当要表达激动的情绪时,为了让对方及时体会到激动的程度,那么停顿就要短一点,缩短句与句的间隙,加快说话的节奏;当情绪悲伤时,最好是多做几次停顿、时间也长一点,给对方感受情感的时间。说话时把握好停顿,对内容做出合理分析,更容易让对方体会到语言里的感情。
如果我们的声音,能和音乐一样动听悦耳、沁人心脾,那么说话就更容易打动人心。因此,根据语调的轻重、升降、停顿的综合分析,得出表达疑问的态度时,可以稍微提高语调,突出句尾,停顿时间长一点;要突出强调的内容时,就要形成前后对比,夸大语调的升降起伏。说话不可将毫无热情的单一语调表现出来,单一的语调不仅不能够感染到对方,还会降低说服力。
优美的语调可以增强个人的魅力,即使一个人天生声音条件不好,也要做到说话时富有特色。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调富有特色感染听众呢?
首先,可以学习掌握不同特色的语调,形成风格。
一句话优美动听,一句话高亢振奋人心,不仅仅取决于说话的内容是否优美或豪放,还取决于说话者的表达方式,其中包括说话的语调。我们说话可以自由地控制语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也可以自由控制说话的快慢,把握说话的节奏。字有字调,句有句调,句调也是语调中主要成分。它可以分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每一种句调都有它独有的特点,只有掌握了这些句调的特点,才能在说话时熟练灵活地使用出来。提出问题、情绪亢奋,激动振奋时通常使用升调,在句末的时候语气上升。降调则是先高后低,声音也不是明显下降,而是逐渐慢慢降低的。降调使用得最多,多用于情绪平稳的陈述句、感情强烈的感叹句、表达愿望的祈使句。曲调具有波折性。经常用来表达复杂多变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优势也带有讽刺意味,所以常用于言外有意、嘲笑、惊奇、夸张等形式的语言表达。平调则是平稳、舒缓,多用于表达庄重、回忆的稳定情绪的句子。学习了不同语调的特色,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平时说话特点,继续学习用恰当的语调说话,训练成一种说话风格。
其次,语调要讲究抑扬顿挫。
抑扬顿挫能够帮助有声语言塑造一种音乐美、节奏美,能直观地表达思想感情和内容,使语言更富有吸引力。语调变化得越多样,表达得就越生动形象,吸引对方关注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般来说,每句话都可以用不同的语调来说,但不同的语调传达给对方的重点信息也是不同的。
然后,控制好说话的节奏。
控制好说话的节奏对形成生动活泼的表达有着推动作用。人们说话都有轻重、快慢之分,对重要的词语或需要强调的信息应说得重一些,而句子中无关紧要的信息或平淡的内容则应说得轻一些。在双方言语交际的时候,说话太轻,容易使听者对谈话内容减少兴趣,感觉索然无味;说话太重,又容易使听者感觉到紧张,产生反感刺激心理。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说话的内容,做到语调轻重适宜,语气生动活泼,突出声音的色彩,强调内容的中心,使人感到内容逻辑分明、心情舒服畅快,从而引导听者的思路,使自己的观点被对方理解和接受。
控制语调同样要求运用恰当的语速说话。时而语速流畅,使人听得很明白;时而语速缓慢,做到声声入耳。因此语速应根据交际场合和个人情感表达的需要来选译。语速快慢有节,才能增添语言的节奏感,并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最后,培养表达心声的语调。
语调往往传达着说话者当时真实的感情。说话者的语气与语调,直接反映说话内容的吸引力的大小,要吸引他人的关注,就要将真实心声表达出来,那么培养能够表达心声的语调就十分必要了。
熟练地把握好语调的分寸,能为预想的结果做好准备,为说话成功打下基础。因此,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调进行表达也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有表达才能的一项标准。
语调关系到说话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关系到人际交往是否成功,因此,为了成功,人们就有必要学习真实、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说话时控制好语调,诚挚地微笑,这样才能使对方更容易接受你,接受你的看法与观点。
4.巧用谐音,耐人回味
语言借助谐音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委婉的情感,这在文学作品中极为常见,且在人际交往时,这也不失为一个表达含蓄情感态度的好办法。
在阅读文学著作时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文中谐音的巧妙运用,这为文学著作增添了不少神秘感,也增添了文学的可读性。
《红楼梦》中写到这么一段话:“作者自云: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我虽不学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故曰‘贾雨村’云云。”其实,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利用谐音来进行创作的内容,比如这其中的许多人名都是借谐音来表双关。如“原、应、叹、息”与“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人的名字就有所关联,通过读出来就可以发现四人名字的排序就是“原应叹息”,从中也就暗示了四人的命运。像这样取名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如《清名家诗抄》小传就记载到:“李必恒,字北岳,商邱宋公为其疾,故更字曰百药,取唐贤命名意,且义同也。”又如:武岳,谐“五岳”,有巍峨俊美之感。袁方,谐“远方”之音,有前程远大之意;江有为,谐“将有为,将来必有所作为……”
通常人们常见的谐音有两种类型:第一类为同音谐音,如上文提及的“武岳”与“五岳”,还有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里的“晴”与“情”,诗人将情感表达得含蓄动人,显得温情脉脉;第二类是近音谐音,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原应叹息”,“袁方”与“远方”等,而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出口成章”与“出口成脏”等。
因此,生活中,人们说话时也可以通过巧用谐音的办法,让说话内容有趣、婉转,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谐音的作用有哪些呢?
起到讽刺作用,言而不露,增加趣味性。人们面对不知天高地厚、过分看轻自己的人的时候,自身明知对方粗鄙,可是为了不直接揭露,于是选择暗暗讽刺。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喜欢咬文嚼字,经常咏诗作赋,自认为文采斐然,他听说欧阳修学富五车,很不服气,竟然扬言要找当时已经闻名天下的欧阳修比试一番。他寻访到欧阳修家的附近,突然走到一户人家,看到一棵死树,诗兴大发,于是,开始作诗,想了片刻,吟了两句:“门前一古树,两股大桠杈。”这两句刚刚出口,一下又想不起接下来的诗句,这时,欧阳修正好路过这户人家门前,于是,也观望了死树,马上替他续上两句:“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此人回头一看,是个老头,于是,斜着眼说道:“没想到你这乡野村夫,也懂得吟诗,你听了我的诗,就说一说我的诗可比欧阳修的好?不如我们一同去拜访欧阳修,看看他到底有什么墨水?”就这样他们俩一起上路,在河堤边登船之际,正好看到河边的一群鸭子扑通扑通都跳进水里,他便又念道:“一群好鸭婆,一同跳下河。”欧阳修听了之后也续了两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后来他们一起渡河,这人在船上又念起诗来:“两人同登船,去访欧阳修。”欧阳修最后说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
在这里,欧阳修用谐音的办法来讽刺眼前这个自负的人,“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是说“我欧阳修现在知道你了,可是你却不知道我就站在你面前呢!”但是通过读出来就可以明白这里是指“羞”,意义应该是“我欧阳修早就知道你没有什么作诗水平,还假装肚子里有墨水,可惜,你现在还稀里糊涂的不明白我就在你面前,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懂羞耻!”
起到劝诫作用,婉言劝说保留对方面子。下属在劝诫上司时会为了保全上司的面子,同时又能保持自己与上司的良好关系,而想方设法地寻找正确的说话技巧,这其中,不妨考虑使用“谐音”这一说话技巧,适时的谐音可以避免直接的尴尬。
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南,整天只知道寻欢作乐,几乎忘记徽宗、钦宗所蒙受的屈辱。有一天杨太尉送来一束发用的玉制“双胜交环”到宫中,伶人接过来呈上给高宗,高宗看后非常欣喜,对二胜环爱不释手,于是,整日都带着它。某日,高宗在伶人面前炫耀此物,伶人嘴里却说道:“二胜还,二胜还,可惜只能放在脑后。”高宗听到这话语,当时就羞愧满面。
“二胜环”与“二圣还”同音,也就是“迎二圣还朝”的意思,伶人在此用谐音的办法,巧妙地讥讽了赵构只顾自己作乐,却对收复失地,迎徽、钦二帝还朝的事漠不关心,将统一大业都抛到了脑后的行径。伶人在此使用的谐音便起到的是婉言相劝的作用。
增加幽默,起到直接批评作用,辛辣不减。一个人拥有高超的说话技巧,才能在批评他人时,做到直接说话但不伤人。
周总理曾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这么一段话:“一个人专心致志为社会服务,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两年把导弹搞出来了,对国家很有贡献;另外一个人,天天谈政治,搞了五年也没有把导弹搞出来。你投票赞成哪一个人?我投票赞成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只好请他去当政治教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巧妙地运用谐音“导弹”、“捣蛋”幽默的对“只红不专”的人员进行了批评,而且批评的程度也达到了辛辣的水平,真正突显了一个具有高超说话技巧的领导人应有的应变能力以及批评指导能力。
起到美化语言的作用,褒奖含而不露。将本是不利的语言转化为赞美的语言,含蓄夸奖对方则让对方的心里更为欢喜满意,因此有时利用语义相反的谐音字词,将不利的字词转化为有利的字词在人际谈话中也十分重要。
有一举人进京赶考,身后的仆人只能挑着行李相随,忽然有一阵风吹来,把举人的帽子吹落到了地上,仆人立刻喊道:“公子,公子,你的帽子都落地了!”举人听到身后的仆人如此说道,心中便不高兴,走上前去教训仆人:“落地!落地!你这个伙计说话怎么都不转个弯的,说出来的话居然这么不吉利?待会无论什么东西掉了,你都要说及地,记住了没!”
举人借助“及地”与“及第”的同音,想要为自己赶考取个好兆头,“及第”一词代表考取功名,如此便心中求得安慰,欣喜不少。
谐音在口语交际中的运用极为普遍,效果也极为明显。利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字词来带动人们联想语言中暗含的情感意图,巧妙表达人们的憎恶情感与褒贬态度,使语言变得风趣幽默、含蓄动人,耐人回味。
谐音产生语义双关,将语言变得幽默、柔和,让人们在语言交际时处于优势地位。谐音的语句所表达的讽刺批评、幽默赞美都让人们在听闻后常常回想其中的意味,因此说这样具有特殊技巧的语言更耐人寻味。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小编为你持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