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大驱又来了,第9艘刚刚下水,第13艘第14艘已经齐刷刷排队亮相,全都堆在达连那座巨型船坞里。造舰这件事,中国现在彻底玩明白了。看着这些“大块头”一批批往外涌,美国人多少有点羡慕,可能还带点慌。
美国海军最近很尴尬。航母新舰延期两年,核潜艇又多花了17亿美元。造一艘,拖两年,还得翻倍付工钱。这气氛,怎么和三十年前比?真一下子就能看出背后的问题。
决定一国海军实力的,本质就是工业能力。船坞是造舰工厂里的大胃王,吃下钢板、拖出巨舰。中国这几年下场拼的就是这个,看谁能“下饺子”——而且是热气腾腾、一锅端。
说到055,不少中国人都有点自豪。如果说辽宁舰、山东舰这些航母是海军的门面,那055这类万吨级大驱就是撑起整个编队骨架的中流砥柱。南北两线同步开建,达连是重头戏。这次13、14、15号全都在这里出生。造船坞就安在大孤山半岛边上,1号250米,2号夸张到360米长78米宽。什么概念?
一艘055大驱180米长,20米宽。一艘福建舰320米长,78米宽。就是这个2号船坞宽度,和福建舰主甲板严丝合缝。表面说是巧合,信不信就是你的事。而在长度和宽度上,只要想,一次摆四五艘055完全绰绰有余。要造福建舰,随时可以,一口气“批发”两艘076两栖攻击舰也没难度。
有人担心,这样的超级工程,会不会拖很多年?不是。查查招标,360米巨无霸船坞,14个月就搞定,还提前半个月交付。全程造价不到1亿5千万人民币。无论怎么看,中国人干活的速度和效率,都够让美国造船界汗颜。
美国的船坞情况呢?那可就让人大跌眼镜了。看起来美国有9个大型船坞。但用来造大型水面舰艇的,能指的就那么三家——一家在弗吉尼亚,主造航母;一家在密西西比,勉强能造伯克级;还有一家在缅因州,能撑起DDG-1000,可是数量远远不够。剩下的嘛,有的造核潜艇,有的干脆主要是修船,腾不出手来建新舰。
全美国只靠这俩仨船坞,养活全球自封“最美”的海军,连维修带新造一起全包。美国制造业的滑坡速度,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快。这不是危言耸听。中国光是360米级别的大型船坞,就有五十多个。就连主要造护卫舰、两栖舰的沪东中华,在长兴岛那座船坞,也有650米的夸张长度。你想想,这什么投入能力?
055、075、076、054A这些名字,早就成了中国下饺子节奏的象征。美国人还在精打细算冤大头似的核潜艇建造预算,中国早已兵分几路开工。尤其是熟练技工短缺、经验工程师老龄化,连“蓝领赤字”都解决不了。就算美国现在着急忙慌去韩国日本找帮忙,大家把自家大船往边上停,专心给美国修造,能补上这个窟窿吗?
自己都不够用,还指望邻居多“留余粮”,天真了点。
美国看上去还在建新舰,但实际进度拖沓得惊人。中国的造舰工人却像流水线工人,每天把船“赶着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冰火两重天?从根上说,海军造舰业是工业能力的集体答卷。谁的船坞多、工业产能高,谁就是全球海上真正的老大。嘴上喊口号没用。
有读者会问,现在这种“下饺子”还能持续多久?只要中国的工业体系继续保持完整、工人队伍源源不断补充,逆袭就是大概率事件。美国就算拿出了航母、核潜艇的账单,最后依然被自己的产业空心化反噬。“黄金交叉”早晚会到来,海权的天平已经不是那只老鹰说了算。
中国军工的这一套,不靠“军火经销商”的精明,更不依赖外包和政治交易;靠的是扎实的基建、庞大的工业体系和海量的熟练工人。这些背后,就是一整个国家的生产线在发力。
美国人也清楚问题在哪:没了足够船坞、没了熟练工人、连老工程师都快退休了,未来还能撑几个航母编队?材料是金属的,军心却是人做的。
很多人还幻想美国会把船队“复兴”回来,可船坞不是嘴上说扩建就扩建,产业链人才更不是几年内能补回来。
等硝烟再起,全球海权会站在哪一边?不用说什么结论,看看热气腾腾的中国船坞,听听美国拖延造舰的叹息,心里自然就明白了。